之前在社團看到一篇文章。
有人在對照一本書的原文和譯文後,發現原文寫的是五千美元,譯文變成了五萬元,結果有人就質疑會不會是譯錯,或是沒有校對。
後來有知情者回答,因為那本書是兒童讀物,所以編輯和譯者討論之後,搭配故事背景年代的物價進行了調整,而沒有採取註解的方式。
前一陣子交稿一本譯書時,我也對編輯說,書中的一些繞口令或是人物的綽號,並沒有按照原文直接翻譯。因為繞口令按照原文翻,就根本不是繞口令了,雖然可以按照原文翻,然後再寫譯註,但這樣閱讀起來就沒意思,而且那只是其中一個愛耍嘴皮的角色說的話,就只是耍嘴皮,說話的內容和情節並無關係。
另外綽號也沒有根據原文翻,因為那是根據原本名字的諧音取的綽號,而且後來還針對那個綽號開玩笑,所以中文的綽號,就必須和原本的名字有諧音,還要和後面的玩笑搭得上。這根本就像在腦筋急轉彎,智力測驗了。
所以很希望讀者在看到原文和譯文不符時,在斷定譯者譯錯之前,想一想會不會是有什麼用意,尤其在看到把原文的蘋果譯成橘子時,不要立刻覺得譯者眼睛瞎了,也許繼續往下看,可以體會到譯者的用意。